近日,青山区公安分局冶金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,家里12岁的孩子在玩游戏时,因为轻信了一个陌生好友,结果被骗走了两万多元。
青山区公安分局冶金派出所民警崔大帅告诉记者,受害者的女儿小花在玩游戏时加了一个陌生账号,这个陌生网友告诉女孩,由于她的游戏账号显示的是未成年人账号,想要成功得到免费皮肤,需要使用家长的身份信息验证成年才能领取。
于是小花用她奶奶的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,让她的奶奶来人脸识别,收集验证码。识别完之后这个小女孩的奶奶感觉不对劲,就查了自己的支付宝账户,发现有4999元已经转出去了。
当意识到被骗后,女孩的奶奶立即报了警。经过警方调查发现,原来,骗子是通过骗取女孩奶奶的支付宝和银行卡短信验证码,登录其支付宝和银行APP账户,通过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方式盗取了4999元,还将女孩奶奶支付宝账户上剩余的15400元提现到了银行卡上,准备随时取出。民警接到报警后,拿着银行卡到汉口银行的自助取款机上,通过三次错误输入银行卡密码的方式进行了银行卡的临时冻结。
经判定,该案件为一起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。目前,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。
民警提醒家长们,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大家平时要对孩子加强教育,增强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。同时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,设置开机密码,防止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机转账付款,谨防上当受骗。
几种常见的校园季诈骗手段:
缴费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盗取或克隆老师的微信、QQ等, 混进家长群,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,索要学杂费用,“指导”转账进行诈骗。
谎称孩子出事类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长的联系方式, 冒充学校领导、班主任等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,借以“孩子刚到学校出事了,如生病、晕倒等,需要住院,急需家长转账汇款支付医药费用等”理由,在家长未经核实且情绪慌乱的情况下,引导家长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号,进而实施诈骗。
点击链接类诈骗
诈骗分子冒充老师给家长发送 带有链接的短信,谎称点击链接就可以查看孩子的相关信息。点击链接后,实则为木马链接,盗取个人信息,骗取验证码,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资金。
助学金、助学贷款诈骗
诈骗分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,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,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转入家长账户,得到信息后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,让家长转款骗取钱财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