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+1
借条or欠条,到底有什么区别?
借款依据的重要证据就是借条
然而在实践中
很多人不清楚借条和欠条的区别
今天我们来看看
借条和欠条有什么不一样呢?
1
产生的原因不同
借条产生原因比较简单,只基于借款的事实。欠条既可因为借款关系而产生,也会因为欠租金、欠工资、欠货款关系而产生,产生原因具有多样性。

2
举证责任不同
借条是能够直接证明双方具有借贷关系,具有较强的证明力,所以借条持有人(一般是出借人)向法院主张借款关系要求还款起诉时,只需提交借条作为证据,依据借条陈述相关借款事实即可,无需对方认可,也无需对借条的形成原因进行举证,除非有确凿的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借条所记载的内容,一般不能轻易否定借条的证明力。
欠条则因其形成原因的多样性,其本身无法表明债权债务形成的真实原因,欠条持有人向法院主张起诉借款关系要求还款起诉时,除了出具欠条以外,还需要向法院陈述欠条形成的有关事实,并提供欠条形成的合法性依据,亦需要对方认可或者不否认,此时法院才会认定此欠条的证明力足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,若对方否认,则借款人还需进一步提供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,否则可能存在败诉的风险。

3
诉讼时效不同
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要区分是否约定了还款期限(偿还期限)。没有约定期限的借条和欠条,债权人均可以随时向债务人主张权利。
俗话说,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,说的就是诉讼时效的重要性。不论是借条还是欠条,只要约定了还款期限,诉讼时效都是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三年;三年届满,若对方以时效届满进行抗辩,丧失胜诉权。
如果未约定诉讼时效,那么借条的诉讼时效根据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,人民法院不予保护。债权人可以在20年内随时主张债务人偿还借款,但20年一直未主张权利,则超过了诉讼时效。未约定还款期限(偿还期限)的欠条诉讼时效为三年。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条之日起开始计算。在出具欠条之日起三年内,债权人都夫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,超过三年即丧失胜诉权。当然,即使诉讼时效届满,符合立案条件的,人民法院应当受理,并且人民法院不得主动依据诉讼时效届满进行裁判,对方当事人如不进行时效抗辩,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。

最后,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债权,无论是欠条还是借条的签订,一定要注明债务关系发生的金额、时间、双方的姓名及身份信息,确保其是一个合法有效的证据。
原标题:《借条or欠条,到底有什么区别?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://renzheng.thepaper.cn。





- 报料热线: 021-962866
- 报料邮箱: news@thepaper.cn
沪ICP备14003370号
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1120170006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17116
© 2014-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